2025年 第10期

● 学人风采 袁星红●


肖雪锋.png

 

肖雪锋,女,1978年生,本科毕业于西北大学广告学专业,硕士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专业,师从陈卫星教授,博士就读于西北大学,师从李海波教授,现为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讲“非遗品牌设计与实践”“广告策划与创意”等课程,研究方向为非遗保护、区域品牌传播。2015-2016年在美国访学,2022年入选中共西安市委宣传部“西安市百名优秀青年文艺人才”。兼任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负责人(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陕西省教育厅授予),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专家库专家成员。





近年来,肖雪锋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有16篇刊登于核心期刊。她早期研究方向为品牌形象传播,先后有《国家形象宣传片的影音传播策略研究》《农产品区域品牌该如何建设、维护和发展》等论文,发表于《东岳论丛》《人民论坛》等期刊。后来又将研究方向转于文化传播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代表性成果《民俗类非遗品牌的塑造与传播策略》刊发于《当代传播》。肖雪锋先后主持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关中地区非遗品牌的塑造与传播研究”、陕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生产性保护视域下仓颉造字的创意重构及品牌传播研究”。参与建设“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典藏网”(19ZDA336)。该项目以数字人文(digitalhumanities)的思路促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透过数字典藏与智能平台的建置以及数位叙事与创意设计方法,来讲好中国“非遗”故事,以利于全球化传播。她还积极探索黄河流域非遗品牌塑造与传播,先后在“黄河源非遗保护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会议”等国家级论坛发表主题演讲2次。

肖雪锋的学术研究获得了多项奖励。其中代表性奖励有:2024年,“关中地区'非遗’品牌的塑造与传播研究”获陕西省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国家级非遗仓颉传说的创意重构及转化应用”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21年,“民俗类非遗品牌的塑造与传播策略”获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肖雪锋还致力于将科研成果应用于企业发展。2023年,主持完成的项目“数字时代秦腔品牌创新设计--以易俗社为例”,提出合理利用秦腔艺术资源进行创意传播,并与Z世代建立起更深的联系,以提升秦腔这项传统戏剧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年轻群体中的社会影响力和品牌价值。结项成果“百年易俗社,千年大秦腔:数字时代易俗社品牌创新设计展”,自2023年8月18日在西安易俗社百年博物馆展览以来,受到了新华社、西安电视台、《西安晚报》、起点新闻以及相关微信公众号和抖音视频号、易俗社官方平台和西安石油大学官网等新闻媒体报道,仅新华社网页的浏览量就达到了57万、西安电视台的“西安新闻”和“新闻第一线”两个栏目的浏览量达到了19157次。该项目成果被西安易俗社有限公司收藏,持续助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雪)



End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
  • 首页
  • 电话
  • 留言
  •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