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刊号:ISSN 1672-8122 

国内刊号:CN 61-1430/G

学术前沿
  • 彭 博|网络民生新闻评论导向的多样化研究

    摘 要:网络民生新闻评论是指利用当下的互联网媒介,为新近的民生事件发表或表达具有评价性的报道,此类新闻评论既要保证事件的客观性,也要符合新闻的真实性。在报道过程中,由于参与主体的不同会导致媒体记者、专职编辑、行业专家以及人民群众等评价主体立场的多样化和差异化。因此,本文对网络民生新闻评论导向多样化的特征、影响要素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要注重对网络民生新闻评论多样性的调整,使其导向更加真实、实用、合理、权威,旨在为网络民生新闻报道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2023-07-11 0 0 0 0
  • 苏亚军|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的新闻整合技巧分析

    摘 要:自媒体时代,媒介形式的多样性,使得人人都可以通过微博、今日头条、百度、短视频、朋友圈等进行新闻信息的获取、检索、分享和传播。受固定时段、媒介形态、审核发布机制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电视新闻媒体也开始出现收视率下滑、收视群体流失,以及收视人群由青年群体向老年人群转移的现象。基于此,本文对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工作面临的问题以及电视新闻编辑的新闻整合技巧进行了分析,指出电视新闻编辑能否通过创新型手段,与新媒体进行有机整合,提升新闻作品的时效性、创新性和实效性,将成为影响电视新闻在融媒体时代发展的重要因素。

    2023-07-07 0 0 0 0
  • 刘远卓|技术赋权下 “新媒介脸 ”对大学生自我认知影响研究

    摘 要:媒介视域中的脸,是塑造受众自我认知的第一面墙,对“Z世代”大学生有着较大的影响力。在UGC盛行的自媒体时代,大众通过互联网的技术赋权拥有了更多造星的可能,使得青少年也因此产生了一夜成名的误判。本文立足于传播学理论,运用内容分析法研究了“新媒介脸”对大学生自我认知造成的影响,指出“新媒介脸” 会导致“仿真社会”消解真实性以及工业生产侵蚀美的媒介乱象,并提出媒体环境应以主流价值观为统领,加强监督并健全法律法规;以美学为内在力量,让美成为内容核心竞争力,旨在探求互联网时代以“脸”为介质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路径。

    2023-07-04 0 0 0 0
  • 杨文斌|新媒体语境下网络语言传播与文化现象探析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语言的传播载体更加多元,从互联网、手机等智能载体再到微博、微信等网络在线交流互动平台,网络语言对于用户的影响越来越深。新媒体语境下,网络语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文化现象。本文主要从网络语言的发展历程入手,探讨了网络语言的传播特点、路径以及效果,旨在探寻网络语言传播带来的社会变化。

    2023-06-30 0 0 0 0
  • 贾瑞凯|青年文化在网络媒介环境建构中的 “碎片化 ”

    摘 要:网络媒介的发展,一方面使得人们能够更高效地利用时间,但另一方面也让原本线性的时间失去空白,被分割成被不同内容填充的“碎片”。随着时间推移,人们逐渐对自身沉迷网络媒介的现状感到担忧,尤其是面对当下青年群体所表现出的价值迷茫与逻辑能力下降,网络媒介及其产品被认为拥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通过对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产品进行分析,在将青年群体划分为不同的阶层之后,以需求的视角重新审视“碎片化”内容,其对于普通阶层的青年群体而言具有获取知识、丰富精神生活以及抵抗外来文化输入方面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

    2023-06-27 0 0 0 0
  • 赵艳艳|自媒体传播失范现状及防范策略研究

    摘 要:自媒体时代,个体的表达权和知情权得到极大的满足,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者、新闻评论者,但是也出现了部分自媒体通过发布假新闻、谣言来吸引公众注意力的现象,甚至不乏出现网络暴力、诈骗等违法行为。本文运用文本分析法,探究当前网络自媒体传播失范的现状以及原因,旨在从法律监督、政府监管、平台审核等方面探求解决之道。

    2023-06-19 0 0 0 0
  • 杨 帆|融媒体视阈下提升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的路径策略

    摘 要:融媒体视阈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的提升既是时代命题也是现实需要,它关系着执政党的社会整合功能、群众的利益诉求以及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途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的提升面临着信息量增长、舆论传播加速、平台建设多元等诸多新挑战。本文探索了融媒体给中国共产党领导力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增强党的领导力的路径,旨在为基层治理水平、干部能力和素养的提升提供经验借鉴。

    2023-06-13 0 0 0 0
  • 郭雨萌 骆志伟|从《发掘记》看考古类纪录片的新表达

    摘 要:近年来,各类型的考古纪录片蓬勃涌现,逐渐成为了我国进行文化传播、建构文化自信的核心内容。央视播出的《发掘记》,拓展了传统考古类纪录片的表达形式,也在视听层面和内容选择上做出了新的尝试。本文从视听处理、融合探究、内容传播等方面,分析了《发掘记》所呈现的新艺术效果以及具有的文化意义,旨在探讨考古类纪录片的现实价值。

    2023-06-09 0 0 0 0
  • 李 剑|融合出版背景下科技期刊的知识服务升级策略

    摘 要:本文从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融合背景出发,通过分析科技期刊知识服务升级的必要性,深入探讨科技期刊知识服务升级的目标与策略,提出作为知识服务主体的科技期刊编辑在工作实践中应为读者、作者和学术交流服务,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保证优质内容的传播,利用数字技术拓展知识传播范围和服务对象,旨在提高科技期刊的服务能力,助力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深度融合,为科技强国建设做出努力。

    2023-06-06 0 0 0 0
  • 蒋朴典 张名章|短视频平台中主流媒体的内容生产与传播策略

    移动互联网时代,融合发展、创新转型已经成为了主流媒体的战略选择。本文以“新闻联播”抖音号为例,分析了新旧传播格局下传统主流媒体转型过程中的新闻生产及传播策略,旨在为主流媒体创新转型、扩大主流声音、提升舆论引导力提供借鉴。

    2023-06-01 0 0 0 0
  • 王晓娟|文化自信背景下传媒类高校红色文化传播路径探析

    摘 要:本文阐释了红色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态,分析了传媒类高校红色文化传播的影响因素,提出应通过抓主要课程、抓重点人群、抓关键节点等路径提升红色文化在传媒类高校的传播效果,旨在发挥好红色文化的引导、激励、感化作用,用红色文化滋养学生心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引导他们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做全媒体时代合格的宣传战士。

    2023-05-30 0 0 0 0
  • 蔡 淋 蔡海怡|基于叙事性思维的儿童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

    摘 要:音频故事作为儿童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符合儿童叙事性思维的特点,可以全面提升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拓展他们的想象空间,有助于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式”“融入式”地传承。本文基于儿童叙事性思维视角,阐释了叙事对儿童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探讨了对儿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并以《唐美丽讲故 事》系列音频故事为例,分析了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旨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让儿童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升品德修养。

    2023-05-26 0 0 0 0
  • 郭文静 方贤绪|“双减”政策助推教育公平

    摘 要:“双减”政策是一项针对当前基础教育的功利化、短视化和片面化等问题,重构教育生态的重大战略举措。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双减”政策通过减少不规范辅导机构的数量、强化学校主体地位、提供优质课外服务等方式,减轻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业压力,优化我国区域间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解决家庭经济差异带来的教育不公平问题。为了确保教育公平这一价值目标的实现,我们需要明确“双减”政策在实施过程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阻力,进而协同政府、社会和学校三大主体共同推进教育公平,使更多学生能够享有更高质量、更公平的教育。

    2023-05-23 0 0 0 0
  • 姚 娜|《外国文学》课程教学中多元化教学策略的实践

    摘 要:在西方的教学实践中,多元化教学策略已被证明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教学方式,并且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多元化教学策略对目前的《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因此,在《外国文学》课程教学中实施多元化教学策略,既是顺应新文科发展的需要,也是落实“以学为中心”教学理念的关键一步。关键词:多元化;教学策略;外国文学;课程教学一、引 言《外国文学》作为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的是一个庞大的学习体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多元化教学策略的构建,

    2023-05-16 0 0 0 0
  • 王平阳|转文化传播视角下中国影视作品“出海”策略研究

    摘 要:影视作品是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全球化发展为中国影视作品“出海”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诸多挑战。不同于跨文化传播,转文化传播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提倡各文化主体平等交流互鉴,强调文化共生、文化互构与文化转型。从转文化传播角度解析中国影视作品的“出海”方案,对传播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基于转文化传播视角,从文化共生、文化互构与文化转型三个维度,分析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影视作品“出海”的策略。

    2023-05-12 0 0 0 0
  • 吴成军|媒体融合时代高校主流媒体转型发展策略分析

    摘 要:在国家大力推动全媒体、融媒体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新闻业的运作模式正由单介质、低效率向跨介质、高效率发展。因此,高校媒体要紧跟时代步伐,顺势而为,借势而上,进一步巩固高校主流舆论阵地,讲好高校故事,唱响青春主旋律。

    2023-05-09 0 0 0 0
  • 李赫 黄振|智能时代赛博人、后人类主义与人机关系研究

    摘 要:本文以智能时代为背景,探讨人与机器的关系以及人机之间产生的相应问题和解决对策。文章简要阐述了智能时代的定义,重点讨论智能时代下赛博人的伦理思考与人机传播关系,认为在后人类主义视角下,人机合一并非一片光明,人机冲突等现象屡见不鲜,提出在智能时代下,赛博人与机器应当相互协作,发挥各自所长,以人机协同、人机合一的方式共同促进人与机器的协同发展。

    2023-05-06 0 0 0 0
  • 杨 航|新媒体环境下“平台摇摆”现象分析

    摘 要:“平台摇摆”是伴随着媒介数量的急剧增多而出现的新现象。新媒体时代,“平台摇摆”现象一方面给用户生活、企业运营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另一方面,“平台摇摆”也引发了大众的人设崩塌、时间焦虑以及对媒介过度依赖等问题。本文以新媒体环境为背景,探析了“平台摇摆”现象发生的原因、带来的变化以及可能引发的问题,旨在为大众如何理智对待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爆炸提供借鉴。

    2023-05-04 0 0 0 0
  • 王万生|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编辑的策划意识与能力管窥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新媒体的出现给广播电视行业造成较大的影响,广播电视行业在获得发展新契机的同时,也面临着网络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如今,在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也开始暴露出一些问题,基于此,传统媒体行业只有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才能在新媒体环境中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此外,在编辑策划工作方面,广播电视行业也需要进行升级转型,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受众。为此,本文对广播电视编辑策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探讨,研究分析了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强化广播电视编辑人员的编辑策划意识和策划能力。

    2023-04-28 0 0 0 0
  • 汪岑川|“使用与满足”理论下微纪录片的受众心理分析

    摘 要:本文以湖南卫视与《中国青年报》联合制作的微纪录片节目《今天你也辛苦了》为例,运用内容分析法,分析了该节目在娱乐、认知、情感、审美四个层面对受众需求的满足,研究了微纪录片在内容、文化内涵和传播效果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旨在为当代国内微纪录片更好地满足受众对人文类信息内容产品的需求提供参考。

    2023-04-25 0 0 0 0
24小时服务热线:029-81298560 029-81298610
更多

陕西今传媒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微信公众号

扫码订阅  今传媒

http://www.masscm.com

COPYRIGTT  2014-2025,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