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刊号:ISSN 1672-8122 

国内刊号:CN 61-1430/G

学术前沿
  • 马春梅|全媒体时代新闻视觉化写作策略探析

    摘 要:视觉化写作是一种能够使新闻报道更具画面感和感染力的创作手法,多年来在新闻创作和媒体传播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催生出许多优秀的新闻作品。本文探讨了在媒体融合不断深化、全媒体发展日趋明显的背景下,如何通过丰富技巧和方法,优化视觉化写作,使其在新的媒介环境中彰显优势,更好地服务于新闻传播,推动新闻增值。

    2025-08-25 0 0 0 0
  • 许敏玉 陈卓|共情式内容生产:主流媒体走进青年用户

    摘 要:近年来,主流媒体在内容生产方面进行了诸多新的尝试与探索。以央视频、人民日报等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其“爆款内容”屡屡刷屏,有效吸引了青年用户的目光,传播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进一步提升主流媒体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本文基于共情视角,结合青年用户心理,探讨主流媒体通过内容生产的方式走进青年用户的策略,旨在提高对青年群体的传播效果。

    2025-08-13 0 0 0 0
  • 崔 璨|浅析抗日战争时期《新华日报》对英雄形象的报道及呈现

    摘 要:抗日战争时期,《新华日报》旗帜鲜明地肩负起传播时代正能量、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重要使命,报道和呈现了众多英雄人物,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它不仅仅是一份报纸,更是一面旗帜,引领着人们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在绝望中重拾希望。《新华日报》的历史意义,不仅在于它记录了那个时代的英雄事迹和重大事件,更在于它传递了一种不朽的精神,即在逆境中坚守信念,在困难中探索出路,在挑战中展现无畏的勇气。

    2025-08-13 0 0 0 0
  • 关博韬|新质生产力视角下传媒产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摘 要:新质生产力带来了生产力变革,传媒新质生产力对传媒产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运用创新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理论,系统梳理了传媒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效益,总结了推动传媒产业发展的三对矛盾,分析了传媒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传媒技术变革带来的复杂问题,旨在发挥传媒新质生产力的正外部性,推动传媒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08-13 0 0 0 0
  • 滕志鹏|网络非理性舆论对公安工作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非理性舆论在网络环境中的非理智性和偏激性日益突出,给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风险。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公安机关亟须解决网络暴力和网络谣言问题。本文从布迪厄实践理论视角出发,基于“场域—惯习—资本”逻辑架构,分析网络非理性舆论的生成机制,探究其对公安工作带来的潜在威胁与挑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和建议,旨在为公安机关应对网络非理性舆论挑战提供借鉴。

    2025-08-11 0 0 0 0
  • 刘 珏|广播、电视在新媒体大环境下的融合发展

    摘 要:在数字化、网络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已成为传媒行业不可逆转的趋势。当前,三者融合在内容、渠道、运营层面已取得显著进展,但也面临内容同质化、渠道协同难、运营模式单一等发展困境。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内容上相互借鉴,通过实时互动、跨平台直播等方式增强受众黏性,但存在内容适配性不足问题;渠道上,实现了从传统信号传播向多平台覆盖,但面临跨平台传播策略同质化、数据互通不畅等困境;运营上,探索出广告精准投放、版权共享等合作模式,但盈利模式单一、数据壁垒等挑战仍亟待突破。面对技术迭代、市场竞争加剧等外部压力,传统媒体需要通过技术创新、人才培养、运营模式革新及强化内容建设等策略,突破融合发展瓶颈,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与竞争力,以更好地适应新媒体大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5-07-31 0 0 0 0
  • 张文婷|新时期如何打造主题出版精品力作

    摘 要:主题出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出版单位承担社会责任、践行时代使命的重要载体。新时期打造主题出版精品力作应做好三个方面:一是关注时代出卷人,明白“能做什么”,赋予主题出版时代特色;二是立足出版答卷人,明白“该怎样做”,让主题出版有理论高度、有思想深度、有实践力度、有情感温度;三是聚焦人民阅卷人,明白“做得如何”,满足人民需要和市场需求。出版单位应充分发挥优秀出版物导向作用,实现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

    2025-07-28 0 0 0 0
  • 姜 丰|全媒体背景下公安群众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摘 要: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公安群众工作迈向新台阶、实现创新发展带来了机遇。本文通过分析全媒体背景下公安群众工作面临的新要求和新机遇,提出搭建网络服务平台、加强警民互动、精准把控网络舆论主导权等创新路径,旨在为优化公安群众工作提供建议,为社会发展营造和谐有序的环境。

    2025-07-21 0 0 0 0
  • 景 晨 徐小瑶|提升期刊印刷质量的实践探索

    摘 要:在期刊中心集约化发展背景下,为保障期刊的印前工作对接和印后成品质量管控,全面提升期刊的整体品质,西安交通大学期刊中心研发并实施了一套“线上验刊+线下抽检”的验刊模式。经过为期一年的实施与数据追踪,总结提炼出一系列有价值的验刊数据与经验,旨在为期刊行业提升印刷质量提供有价值的实践参考,共同推动期刊出版高质量发展。

    2025-07-17 0 0 0 0
  • ​朱奕璠|封闭空间悬疑电影中的叙事研究

    摘 要:封闭空间悬疑电影是指在固定且受限的空间内进行拍摄的电影。这类经过选择和处理的空间不仅影响观众的视听体验,还对叙事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本文通过界定封闭空间和悬疑电影的概念,归纳空间意象的选择,探究空间所蕴含的阈限特质以及新秩序的建立,旨在深入研究封闭空间悬疑电影的叙事。

    2025-07-14 0 0 0 0
  • 胡蝶 刘艳|论古装剧服装、化妆、道具对国潮热的推动作用

    摘 要:随着国潮文化的兴起,古装剧中的服装、化妆、道具成为推动传统文化现代传播的重要载体。本文基于文化传播与现代审美融合视角,研究古装剧服装、化妆、道具在推动国潮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提出要凭借精致的妆造还原和创新设计,推动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并通过设计衍生品、发展文化旅游,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开辟新路径。

    2025-07-10 0 0 0 0
  • 柯卓英|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诗教育人创新实践研究与启示——以西安石油大学为例

    摘 要:在高校教育中,诗教工作者对于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西安石油大学为例,依托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概述了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诗教育人的意义,深入探讨了高校诗教育人创新模式、创新实践与特色,并据此提出对高校诗教建设的若干启示,旨在多维度构建校园文化,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从而充分发挥诗教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025-07-07 0 0 0 0
  • 古梦雪|延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回顾

    摘 要: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重要工作之一,对于锻造革命干部队伍、推动革命事业的胜利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时代背景、主要内容、组织架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进行系统性回顾和梳理,分析总结了延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点、经验规律和实践效果,旨在为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2025-07-03 0 0 0 0
  • 童 帆|科学教育学科实践转向“做思学”的探析

    摘 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理念方面更加注重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强调学科实践作为学习方式变革的成果,应切实贯彻到课堂教学中。本文基于杜威“经验”理论,深入阐释“做中学”的核心内涵,并反思科学教育学科实践从“知识导向”转向“做中学”过程中出现的“为探究而探究”的形式化倾向,尝试引入“做思学”的理念,以突破探究实践活动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通过创设“情境”、营造“困境”、参与“活动”的实践策略,引导学生在“做”中“思”,在“思”中“学”,实现学科实践育人价值,旨在为当前科学教育者践行学科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2025-06-30 0 0 0 0
  • 崔 烨|“一带一路”视域下讲好陕西故事路径探析

    摘 要:陕西故事是中国故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故事的地域化表述。陕西故事内涵丰富多元,具有代表性的包括陕西地域文化故事与陕西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故事,这些故事展现陕西文化的独特性,并且具有价值普遍性。本文从整合具有代表性的陕西故事题材、构思陕西故事的媒体表达、彰显陕西的多元形象方面探讨对外传播陕西故事的有效路径,旨在扩大陕西故事的影响力。

    2025-06-24 0 0 0 0
  • 何静 冯元柳|AIGC驱动视听传媒转型的智能探索与生态变革

    摘 要:自ChatGPT问世以来,全球多家企业相继发布人工智能大模型,竞相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行业应用。本文基于技术急变下的视听传媒转型,研究在技术可供性这一决定性因素下,内在智能化探索和外部生态性变革的现实处境与发展路径,旨在为谋求AIGC技术与视听传媒共生共在提供借鉴。

    2025-06-16 0 0 0 0
  • 孙雅娟|新媒体时代AI技术赋能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研究

    摘 要: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教育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AI技术作为新技术的代表,被教育行业广泛推广和应用,为教学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总结了新媒体时代AI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适配性,分析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合实践和创新应用,并针对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2025-06-11 0 0 0 0
  • 时雨晨 成越洋|整体知觉性“传播人”:网络环境下播音主持传播转向研究

    摘 要:“媒介即讯息”,当前信息传播方式进入重新部落化阶段,时空限制在一定程度上被缩减,传播样态发生改变。本文分析了技术变革对中国播音主持传播样态的影响,探究其在语言表达、行为表现以及传受关系方面发生的转向,并提出在数字化时代受众和传播者角色的新定义,旨在促进中国播音主持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

    2025-06-09 0 0 0 0
  • 荣沐华|新媒体环境中MCN机构的内容生产乱象再审视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信息的获取、分享方式发生了深刻改变。在此背景下,MCN成为新兴的内容生产与分发模式,MCN机构也成为连接内容创作者、平台与受众的关键中介。然而,MCN机构在内容生产中暴露出的伦理乱象,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探讨MCN机构应负的伦理责任,分析其内容生产乱象及成因,并提出传播伦理重建的策略建议,旨在促进新媒体内容传播质量提升,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2025-06-05 0 0 0 0
  • 吴旭辉|论青年编辑的自我修养

    摘 要:青年编辑专业能力的提升对期刊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在分析青年编辑的角色定位和职业素质的基础上,探讨了其专业素养及其提升方式,旨在为期刊的内容创新、品牌塑造和长远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2025-06-03 0 0 0 0
共有12页首页上一页123456789下一页尾页
24小时服务热线:029-81298560 029-81298610
更多

陕西今传媒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微信公众号

扫码订阅  今传媒

http://www.masscm.com

COPYRIGTT  2014-2025,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