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刊号:ISSN 1672-8122 

国内刊号:CN 61-1430/G

首页 >> 学术前沿 >>学术前沿 >> 杨晓东|新媒体时代广播节目可视化发展策略探析
详细内容

杨晓东|新媒体时代广播节目可视化发展策略探析

新媒体时代广播节目可视化发展策略探析

杨晓东

吕梁广播电视台山西吕梁

摘 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广播节目的发展现状以及广播节目可视化发展的内涵与意义,从创新节目内容、拓宽传播路径、改善社交互动三个方面提出了新媒体时代广播节目可视化发展策略,旨在推动传统广播与新媒体紧密结合,提升广播媒体在多元媒体环境中的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广播节目可视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广播节目可视化;发展策略

新媒体时代是一个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新型媒体平台逐渐普及,人们获取、分享和交流信息的方式深刻改变的时代。受众被碎片化信息吸引,视觉信息占据了传播内容的主导性地位,传统的广播电台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广播节目亟需运用可视化手段来增强互动性和观赏性,满足受众的多元化需求。因此,要明确可视化转型对广播节目提高质量、扩大受众群体、优化传播效果的积极意义,主动探索广播节目创新性、多样性的转型发展路径。

一、广播节目的发展现状

总体来看,我国广播媒体经历了从单一平台、形式较为固定的传统广播媒体到多平台、多形式并存的数字化广播媒体的发展历程。在传统媒体时代,广播节目主要通过AM和FM波段进行传输,内容以新闻为主。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科技的进步,广播媒体开始进行数字化转型,出现了卫星广播和网络广播,节目内容和种类也更加丰富多样。

从内容生产方面来看,如今的广播节目涵盖了新闻、教育、娱乐等多个领域,既有强调信息量和时效性的新闻广播,又有服务于特定群体的专题广播。例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新闻节目《新闻和报纸摘要》,每天早上通过多个广播频率同步播出,为受众提供过去24小时内的新闻要闻和报纸头条;律类节目《法律讲堂》,通过案例分析等形式普及法律知识,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此外,广播节目也开始向垂直细分领域发展,针对特定受众制作专题内容。例如,《中国之声》的“公安之声”栏目主要报道公安系统的新闻、解读相关政策,满足了特定受众的需求。

从传播形式来看,如今的广播节目不仅保留了传统的广播形式,还出现了图文并茂的视听广播。例如,“CRI在线”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网络版本,受众不仅能通过网站或应用程序进行收听,还能获取相关的图文信息;“浙江之声”通过其官方网站和应用程序进行节目视频直播,让听众从“听”广播过渡到“看”广播。

从传播渠道来看,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广播节目通过网络电台、移动应用(如微信、微博、喜马拉雅等第三方APP)“触达”用户。在传播过程中,大数据技术的有效应用也使节目推送更加个性化,广播节目通过合理的数据分析和精准刻画用户形象,切实加强了与受众的联系。

总的来说,在新媒体时代,广播节目积极利用新媒体资源与信息技术,致力于打破制作形式上的束缚,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较多挑战。在数字化转型期间,资源分配和技术更新成为制约传统广播节目发展的重要因素,播客、喜马拉雅等新媒体音频平台进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这都要求广播节目不断创新,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媒体环境和用户习惯。目前,广播节目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和不断调整的关键时期,亟需找到一把关键“钥匙”,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广播节目可视化发展的内涵与意义

(一)内涵

新媒体时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迭代更新推动了广播节目创新发展。其中,可视化技术已成为广播节目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它不仅能推动形式上的改变,更能创新节目内容和制作方式。广播节目的可视化,是指在传统声音广播基础上,融合图像、视频等视觉元素,以增加信息传播的维度。广播节目的可视化发展并不等同于将广播节目完全转化为电视节目,而是在保持广播原有框架和内核的前提下,发挥电视媒体和其他视觉平台优势,提升广播节目的观赏性,实现节目内容、形式、传播途径等方面的有效创新。

如今,部分广播电视台已经开始探索可视化传播领域的实践。例如,湖南广播电视台自2003年起开始探索广播节目的可视化路径。利用摄像技术实时展示广播节目制作环节,缩短与受众的心理距离,丰富了节目标识的视觉表现。2020年,湖南广播影视集团下属的“芒果TV”再次在可视化领域迈出重要一步,推出了广播节目《朋友请听好》。该节目创新性地将广播与真人秀相结合,由主持人联合嘉宾,通过电话和信件互动,打造了一种新型视听慢综艺形式,在呈现广播制作全过程的同时,加入了丰富的视觉元素,优化了信息的传播效果,给受众带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

(二)意义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节目的可视化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其不仅是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所在。

首先,广播节目的可视化发展带来节目互动性的有效提升。新媒体时代,受众期待参与和互动,广播节目的可视化提供了弹幕、投票、实时评论等互动功能,让受众从被动接收者转变为内容的共创者。例如,通过实时数据可视化,受众能够对正在讨论的话题进行实时反馈,一定程度上引导节目的走向,这种即时性互动有效增强了受众的参与感和满足感。其次,广播节目的可视化发展让节目传播方式更加多样。传统广播节目以声音传递信息,但部分复杂信息难以通过声音准确传达。可视化能够让节目通过图表、视频和动画等形式呈现信息,多模态的表达方式帮助受众更好理解复杂概念和数据,特别是在报道新闻事件、普及科学知识等方面,可视化工具更具精确性和直观性。再次,广播节目的可视化发展实现了节目内容的广泛分发。可视化使广播节目能够通过更多渠道进行分发,比如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以及爱奇艺、腾讯视频等流媒体平台,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触及到更广泛的受众,有效扩大受众范围。最后,广播节目的可视化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维度。通过视觉元素,广播节目能够更好地展现各地的文化特色和风貌,加深受众对文化内容的理解,促进文化传播。

三、新媒体时代广播节目可视化发展策略

(一)强化跨界整合,优化节目内容

在新媒体时代,广播节目的可视化发展要以强化跨界整合为重点,推进节目内容的优化。跨界整合是指广播节目通过与其他媒介形式深度融合,发掘和创造全新的内容表现形式,从而丰富节目内涵、拓展受众群体,主要体现在结构层面整合与内容层面整合两个方面。

从结构层面来说,广播媒体要与其他信息传播平台和载体进行联动,共同构建内容生产和传播的新生态。第一,与电视、流媒体、社交媒体等建立合作关系,通过资源共享和联动,形成强大的媒体联播网络。例如,与在线视频平台共同制作节目,利用平台的技术优势和受众基础,将广播内容制作成系列视频,再通过社交媒体进行推广,吸引受众关注。第二,联合新闻出版机构,共同开发内容。例如,将广播节目的精彩内容制作成书籍或杂志,拓展传播形式,从而提高传播效率。第三,与车载广播、互联网、手机等终端载体融合,让受众能随时随地收听节目,迎合受众对多样化的信息来源渠道的需求。例如,上海东方广播中心推出的“阿基米德”APP,在两会期间通过整合多方新媒体资源,推出了四十多个相关栏目,结合手机广播、视频传输等技术,实现了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的有机整合,使宣传效果更加突出,受众反映良好。

从内容层面来说,广播媒体要通过跨界整合丰富节目内涵,包括主题的选择、互动环节的设计以及叙事方式的创新。第一,积极吸纳其他领域内容,通过结合热门网络话题、融入影视作品片段、采用游戏化节目设计等方式,增强节目趣味性和教育性。例如,联合电影制作方,就即将上映的电影制作专题节目,邀请电影主创团队进行访谈,并在广播中插播电影片段,为受众提供更直观的电影信息。第二,在节目中设置线上投票或互动讨论环节,利用社交媒体即时反馈的特性,收集受众意见,实现节目内容的实时更新,让节目内容更加贴近受众生活,提升受众参与度,增强媒体品牌的社会影响力。第三,积极打造IP,通过深入挖掘特色民俗文化、历史资源等,打造独特的广播节目品牌,实现节目质量的有效提升。以吕梁广播电视台为例,其通过挖掘吕梁的地方文化和历史故事,打造系列节目,详细介绍了当地的传统手工艺、民间传说、历史人物和风俗,还邀请当地的曲艺演员、话剧演员、民间艺人参与到节目中,与主持人进行对话和表演,将吕梁的地方特色融入广播节目,打造出特色广播节目品牌“风韵吕梁”,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二)加强技术支持,拓宽传播渠道

新媒体时代,广播节目可视化发展的核心在于利用技术拓宽传播渠道,主要包括制作技术的升级、数据分析的应用、云计算服务的整合三个方面。

第一,广播媒体要强化制作技术升级。通过引入高清摄像技术,保障节目画面的清晰度,提高视听体验的质量;通过引入高效率的视频编辑软件(如AdobePremierePro和FinalCutPro),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节目的视觉效果和叙事节奏;通过应用音视频同步技术(如LipSync),确保广播内容与可视化元素的无缝对接,为受众带来流畅的观看体验。

第二,广播节目制作者要提升自身运用数据分析工具的能力,成为数据驱动的决策者,不断提高节目质量和受众满意度。首先,积极学习并掌握GoogleAnalytics以及其他专业分析软件的使用方法,加深对数据分析工具的理解。其次,制定明确的数据收集计划,比如,收集特定时间段的收听数据并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受众的行为模式、个人偏好和潜在兴趣点。最后,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实时调整节目内容和播出策略,以吸引和维持受众群体的关注。例如,发现近期受众喜欢在8:00-9:00收听早间新闻,就要在现有新闻类节目的基础上,制作“新闻早知道”“新闻我来听”等快节奏新闻播报节目,简洁快速地播放新闻时事,达到提高收听率的目的。

第三,推动广播节目与云计算服务的整合。新媒体时代,AmazonWebServices、阿里云等云计算服务软件能为广播节目提供较强的云存储和云处理能力,确保广播内容高效、稳定地存储和传播,满足受众随时随地的接入需求。具体而言,首先,广播媒体要评估不同云服务提供商的服务质量、稳定性、成本效益以及对广播行业的支持程度,选择最适合广播节目内容和预算的服务提供商。其次,要与选定的云服务商合作建立高效的云存储系统。此系统不仅要安全地存储大量广播内容,还要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确保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提供稳定的节目访问渠道。最后,要将流媒体技术与云计算服务相融合,确保广播内容实时传输到各类新媒体平台(如哔哩哔哩、抖音、快手等),吸引受众关注。

(三)借用媒体平台,改善社交互动

广播节目要借助多样化的媒体平台,扩大节目触及范围,拓宽与受众的沟通途径,创新社交互动形式。

第一,要选择合适的社交媒体平台,建立双向互动机制。首先,要根据目标受众的社交媒体使用习惯选择最合适的平台(如抖音、微信或微博)进行传播,确保节目内容能够触及最广泛的潜在受众群体。例如,在微博创建话题标签,鼓励受众就节目内容发表意见,定期举行话题讨论,提升节目热度;在微信公众号发布节目预告,设置问卷调查、听众投票等互动环节,提升受众的参与度;在抖音进行节目的实时直播,通过直播评论功能与受众进行互动,提高受众的实时参与感。其次,要积极构建双向互动机制,发挥媒体平台的互动功能,加强与受众的联系。广播节目制作者要利用新媒体平台扩大信息传播覆盖面,让传播者与受众在网络环境中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进行高频次的交互与互动,围绕某一热点话题进行激烈的讨论,进一步释放受众的个性化表达意愿。这种开放式讨论不仅能帮助节目制作团队了解受众的偏好,还能为调整节目方向和内容提供依据,增加节目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例如,湖北广播电视台的新闻类节目《焦点时刻》,抓住了技术带来的便利和机遇,利用新媒体平台打破日常交往的地理空间、身份隔阂和界限,建立起一个主持人与受众的对话场。在节目直播中,主持人借由某条新闻发起互动话题,邀请受众到新闻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参与讨论;在节目最后,主持人对直播话题进行回顾,梳理和回应留言,让受众的声音也能被听见;节目还通过留言抽奖、送话费礼包的方式吸引受众参与,有效激发了受众参与互动的热情。

第二,要有针对性地定制内容和制定推广策略。从内容方面来说,要合理利用各平台的功能特点,定制内容。针对受年轻人群欢迎的短视频平台,要制作与节目相关的短视频,发起挑战活动;针对知识分享类平台,要呈现节目中的深度解析和专业访谈,满足受众对高质量内容的需求。从推广策略来说,在微信公众号发布节目相关内容时,要附上二维码或者链接,利用其便于分享的特点,促进内容传播;在小红书上,要通过图文、视频的方式分享幕后制作故事和互动经历,利用其推送机制,吸引新的受众。

四、结 语

新媒体时代,广播节目通过可视化创新能够提高节目质量、优化节目内容、丰富节目形式、扩大受众群体。本文以强化跨界整合、加强技术支持、改善社交互动为切入点,探讨了广播节目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可视化发展路径,旨在满足受众多样化需求,提升广播媒体在多元媒体环境中的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广播节目可视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24小时服务热线:029-81298560 029-81298610
更多

陕西今传媒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微信公众号

扫码订阅  今传媒

http://www.masscm.com

COPYRIGTT  2014-2025,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