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研究——以苏南某高校为例
王 枝
苏州城市学院
摘 要:高校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肩负着推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高校应深刻认识到廉洁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和现实需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文从全面从严治党视域出发,总结了廉洁文化内涵及其理论价值,针对高校在廉洁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对策和建议,旨在为推动廉洁文化建设在高校落地生根,营造风清气正校园生态和育人环境提供参考。
关键词:从严治党;高校;廉洁文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使严厉惩治、规范权力、教育引导紧密结合、协调联动,不断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效能。在这一重要指示精神的引领下,高校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不仅要培养高素质的科学人才,也要培育品行端正的清廉人才,更要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生态。
一、廉洁文化的内涵及其理论价值
“廉洁”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屈原在《楚辞·招魂》中写有“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的句子。在汉代,廉洁也备受重视,王充《论衡》中就有“案古纂畔之臣,希清白廉洁之人”的名句。后人将“廉洁”引申为清正、清白,用来形容人的品格高尚。廉洁作为一种道德品质,不仅是日常生活中对每个人的基本要求,更是从政从教者修身养性不可或缺的品格。“廉洁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洁的知识、规范、信仰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评价体系。在新时代,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是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础性工程,更是我们党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作为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在廉洁文化建设过程中既要充当履行者、执行者,也要担任监督者。
二、高校在廉洁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多方发力,齐头并进。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明确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制定了新时代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目标。其中,文化建设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挥着重要作用。廉洁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能、勤、绩、廉”评价体系的重要环节。高校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肩负着推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历史使命。然而,由于一些因素制约,其在廉洁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以下不足。
(一)紧迫感有待增强
廉洁文化建设不是一时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得过且过、应付了事,必须时刻保持紧迫感。只有深刻认识到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从自身做起,督促身边的人,警醒身边的事,时刻把廉洁文化建设付诸行动,才能让廉洁文化深入人心。当前,个别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紧迫感不够强烈,致使校园廉洁文化建设进程较慢。一方面,高校教育工作者虽然已经认识到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科研任务和日常教学的压力,一些教师未能及时将专业科目与廉洁文化建设结合起来,面对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深入的沟通,导致高校廉洁文化教育缺乏指向性。另一方面,虽然高校学生普遍认为应当践行廉洁观,但仍然存在廉洁意识不强、学生党员未做好表率、廉洁素养缺乏、理论未联系实践等问题。在个别高校的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社团组织等学生组织中,存在“官僚主义”,究其原因,正是廉洁文化没有实质性融入生活和学习中。
(二)“约束力”理解不够透彻
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对领导干部的言行举止影响很大。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不仅能约束其行为,也能确保他们保持定力,管好身边人和身边事,时刻保持为人民服务的初心。2022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明确了对领导干部的约束以及评价干部优与劣的标尺、上与下的准绳,对于健全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建设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对于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但是,个别高校对廉洁文化的“约束力”理解不够透彻,未能建立廉洁文化建设长效机制,不利于高校人才队伍建设。
(三)“作用力”见解不够深
文化具有以社会规范“化”人,凝聚社会力量的作用。高校加强廉洁文化建设,能够促进校风、教风、学风不断持续向好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知行合一,他强调“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加强高校廉洁文化建设,需要教育引导,筑牢思想根基,不断提升师生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当前,个别高校主要把精力放在教学方面,存在对廉洁文化“作用力”认识不深,廉洁文化建设目标不够清晰的问题。部分管理人员和教师对于廉洁文化知识的学习相对欠缺,也未高度重视廉洁文化建设,没有真正将廉洁文化建设纳入工作日程,廉洁文化教育未能实现全过程、全链条、全覆盖,与“知行合一”这一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四)传播体系建设有待完善
传播体系建设是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廉洁文化传播的广度、深度和高度。如何让高校管理人员和教师做到学思践悟,贯彻执行是关键。高校既要加强制度的顶层设计,也要科学谋划,完善传播路径,切实提高传播的效率和质量。当前,部分高校在廉洁文化传播体系建设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深、不够细、不够扎实,需要加大传播力度,扩大传播范围,提升传播效果,进一步强化高校师生廉洁文化涵养、深化廉洁校园建设。
首先,廉洁文化建设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只注重理论知识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其嵌入到高校各项实践活动中,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实现廉洁价值理念的内化。当前,部分高校主要通过网络发布案例、课堂讲授理论来传播廉洁文化,只停留在浅层知识区,未能将其完全融入师生日常生活之中,不利于师生做到深入透彻、学懂弄通。其次,廉洁思想、廉洁人物、廉洁知识构成了廉洁文化传播的主体,对相关资源的选择和呈现构成了廉洁文化传播的基本内容。但是,部分高校只是简单地将廉洁内容移植到廉洁文化大众化传播中,宏观指导多而具体举措少,抽象原则多而生活实际少,对廉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内容呈现与师生需求不匹配,影响了廉洁文化的传播效能。
三、推动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建设廉洁校园提供了重要遵循。廉洁文化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学校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2]。解决高校当前在廉洁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不仅要从思想层面上展开指导,更要从实际行动上落实,从日常工作入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使廉洁文化建设融入领导干部和师生的行为举止之中。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夯实清正廉洁思想根基,以理想信念强基固本
高校要加强教育、管理和监督,以政治引领为旗帜,夯实清正廉洁思想根基,以理想信念强基固本,形成“以上率下”的廉洁从政格局,引导领导干部和师生扣好廉洁自律“第一粒扣子”,认识到廉洁文化建设对于塑造良好人格,夯实思想根基的指导性意义。高校廉洁文化建设需要全体人员共同参与,敬廉崇洁的理念需要坚定,更需要践行,将个人理想与廉洁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融会贯通,方能使廉洁文化建设行稳致远。对于领导班子来说,应该找准自身定位,把握工作方向,为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提供指导。对于高校教师来说,应将廉洁理念融入学习和工作之中,让其可观、可感、可触,营造浓厚的廉洁文化氛围。党员干部应同向发力,同频共振,为廉洁校园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高校学生应加强自身文化修养,涵养良好的校园风气,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努力提升自己和身边人的道德觉悟。
(二)厚植廉洁奉公文化基础,以公私分明正心修身
以初心使命正心修身,就是要培育、弘扬和践行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的价值观。廉洁奉公、公私分明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遵守的行为准则。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确立起对廉洁的价值追求。百年来,党坚守无产阶级政党革命本色,把马克思主义廉洁政治观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对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文化基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四史”的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不断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做到在复杂形势面前不迷航、在艰巨斗争面前不退缩”。高校要定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信念教育为核心,使师生接受廉洁文化洗礼,把廉洁文化因子转化为廉洁自律的内在动力。苏州有丰厚的廉洁文化资源,自古以来有许多清廉的官员,如连任十三载的苏州知府况钟、正直清廉的三朝清官王鏊、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的毛澄、不屈服于权势的归有光、代百姓诉说苦衷的寇慎等。2021年8月,为了大力开展廉洁文化教育,苏州市委、市政府制定并印发了《苏州市唱响“江南廉韵”深化廉洁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聚焦“廉洁苏州”奋斗目标,唱响“江南廉韵”,积极打造廉洁文化基地、排演廉洁文化剧目、开发廉洁文化专线、举办廉洁文化沙龙,这些都为高校开展廉洁文化建设,打造廉洁校园指明了方向。
(三)培养廉洁自律道德操守,以高尚道德砥砺品格
用高尚道德砥砺淬炼廉洁文化,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立德固本、修身正行,也需要日常的教育管理监督。高校要以廉洁自律为准绳,把廉洁要求贯穿于教学活动和监督考核之中,强化系统观念,整合文化资源,丰富工作载体,让廉洁文化蔚然成风。具体来说,要统筹安排部署,制订学校廉洁文化建设的计划安排和执行方案以及经费预算方案,把廉洁文化建设融入高校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中,与校园文化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校风学风建设等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与学校党组织建设和教学科研管理各项任务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风建设。因此,高校也要把家风建设作为坚定理想信念,以优良家风涵养正气,鼓励教育工作者严于修身律己、乐于接受监督、严格家教家风,自觉做到修身律己、廉洁齐家,共同培育忠厚清廉的良好家风。
(四)发挥廉洁教育基础作用,以文化培育涵养品行
社会学家迪尔凯姆认为,“一个时代的教育风格是与社会的道德状况相一致的”。教育是“国之大计”,关系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廉洁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首先,高校要开展廉洁文化常态化学习,把廉洁校园建设从“路线图”变为“施工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系统观念和问题导向,注重全面与重点、思考与反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廉洁文化建设融入办学治校、立德树人的各个方面。其次,高校要将廉洁文化纳入党员干部和教职工培训的内容体系之中,推动形成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任用机制,选出优秀的管理队伍,推动廉洁教育常态化,促进廉洁文化建设行稳致远。
(五)运用多种媒介传播廉洁文化,以先进文化启智润心
新媒体时代,高校要创新廉洁文化传播载体与方式。首先,要统筹各类媒体资源,构建新媒体传播格局。一方面,要整合高校红色文化资源,形成上下联动、多点策划生成、同步传播推广的新媒体传播新格局,增强高校廉洁文化阵地的渗透力,实现受众覆盖面的最大化;另一方面,要灵活运用线上线下平台,强化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阵地建设,建立数字化传播矩阵,增强廉洁文化的辐射力、影响力和感染力。其次,要创新传播载体和手段。除了运用座谈会、板报、宣传标语等传统宣传方式,还要运用短视频、Vlog、直播、VR、AR等新媒体形式,形成“廉洁文化+互联网”的教育模式。例如,通过“三微一端”等平台,打造“廉洁文化墙”,让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学习,打破“定时学”“集中学”的传统方式,实现“随时学”“随地学”“自主学”,将高校廉洁文化生动、广泛地传播给师生,提升参与度、互动性和体验感。
四、结 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廉洁文化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不过时。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在培养有担当、高素质、综合性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高校要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在开展廉洁文化建设时,要综合考量,多方权衡,力争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办出效果,推动廉洁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高校要发挥好领头羊的作用,使廉洁文化建设更加深入人心,使广大师生做到学思践悟,将廉洁文化渗透到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