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刊号:ISSN 1672-8122 

国内刊号:CN 61-1430/G

首页 >> 学术前沿 >>学术前沿 >> 郑楚煊 张源潮 吕盈慧|红色金融精神的传承创新与学生素质培养——以西北地区财经类院校为例
详细内容

郑楚煊 张源潮 吕盈慧|红色金融精神的传承创新与学生素质培养——以西北地区财经类院校为例

红色金融精神的传承创新与学生素质培养——以西北地区财经类院校为例

郑楚煊 张源潮 吕盈慧

兰州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摘  要:本文运用问卷调查与量化分析方法,揭示了西北地区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对红色金融精神的认知及影响现状。通过系统梳理红色金融史,概括了红色金融精神的思想内涵、定义,并深入解析了其核心、特点。结合新时代发展要求,探究红色金融精神在引领西北地区财经类学生专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阐明红色金融精神的时代价值与深远意义,旨在为深化红色金融精神教育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红色金融精神;财经类院校;西北地区;精神引领;教育实践 

一、引  言

红色金融作为中国革命时期特定历史背景下的金融实践,承载了深厚的政治意义,蕴含着丰富的经济智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值得当代大学生认真弘扬和深刻领会。本文梳理近年来关于红色金融精神的研究成果,总结其主要特点,并探讨其对西北地区财经类院校学生产生的影响及强化路径,旨在为红色金融精神教育研究提供参考。

二、红色金融精神的历史渊源及其内涵特点解析

(一)红色金融精神的历史渊源

1.历史背景

抗日战争时期,革命先辈以坚定的爱国决心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浴血奋战,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从四川布币到陕西光华商店代价券,都是他们坚定信念的象征。随着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教育活动的持续开展,当代大学生的爱党爱国热情日益高涨。目前,在红色金融领域,尽管许多学者从历史、金融手段等具体实践层面进行了论述,但从精神层面阐述其对当今财经类院校大学生教育的影响较为欠缺。

2.与西北地区的深厚渊源

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红色遗产。陕西省有1141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3处。此外,还有陕甘宁和川陕渝2个红色旅游区,延安建成全国唯一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甘肃省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48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0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1处。宁夏回族自治区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80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4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9处。青海省现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5处,全国爱国移动革命文物59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2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1处。由此可见,西北地区革命历史悠久,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蕴含的历史与人文价值,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有不少的红色金融遗址和大量的红色金融文物,包括当时党领导的金融机构在西北地区发行的货币。

从这些红色金融遗产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人将智慧创造性地运用于金融领域,在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金融为民”思想指导下,为党的政治和军事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红色金融精神在金融工作方法中孕育,并依托西北地区丰富的红色金融遗产资源得以发展和传播。这些丰富的红色遗产和文化资源,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全面发展。

(二)红色金融精神的内涵及其特点

1.内涵

红色金融是指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由中国共产党在红色政权内及敌占区创建和领导的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以及由此形成的金融文化。它是将阶级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与人类社会普遍经济形势的金融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金融领域活动的总和。红色精神是指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队伍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形成的一系列伟大精神的总称。它由多种具体精神形态构成,贯穿于不同历史时期,主要包括坚定的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艰苦奋斗的精神、攻坚克难的意志,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时俱进的理念以及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情怀。

2.特点

红色金融精神作为红色金融的核心理念和精神支柱,凝聚了红色金融的意识和思想本质。它的宗旨是服务于人民和社会主义建设,体现了金融工作与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高度一致性。中国共产党在金融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原则,不断探索金融发展的新路径。红色金融精神要求金融工作者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金融工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它不仅为当前金融工作提供了实践指南,更为金融行业的长远发展锚定航向,兼具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价值。

要凝练红色金融精神特点,就要观察其内在表现形式与发展过程,深入理解其基因本质。从历史发展来看,土地革命时期,以苏维埃国家银行为代表的红色金融机构支持根据地经济贸易,促进了红色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具有为党服务的政治属性和革命性。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到金融在革命斗争中的重要作用,红色金融体现了独立自主、保障民生的内涵。解放战争时期,党的红色金融通过宏观调控等方式,维护了解放区内物价水平和币值的基本稳定。从内在表现形式来看,红色金融具有“政治属性”“人民至上”“独立自主、艰苦奋斗”“清廉金融”四点特质与内涵。

结合专家观点和红色金融的历史表现与发展,我们概括出红色金融精神的特点:首先,坚持党中央统一领导,服务于党的革命事业的政治性,以及坚持“金融为民”“施惠于民”的人民性;其次,具有解放战争时期与国民党金融政策对比中表现出的独立自主的开拓性,以及贯穿红色金融史的廉洁性。

三、红色金融精神在当代财经类院校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一)领会核心要义,勇担责任使命

红色金融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革命战争、局部执政和激烈金融斗争环境中孕育而生的独特金融活动。作为未来金融领域的重要力量,西北地区高校财经类专业的学生理解和传承红色金融精神尤为重要。红色金融精神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红色金融的历史,还能帮助他们深入领会其内涵,应对未来的金融行业变化。红色金融精神中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创新进取等核心价值观,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重要意义。

(二)深化历史认知,增强文化自信

中国金融发展道路独具特色,红色金融的革命事迹打破了西方金融话语的垄断。在教学中融入红色金融史,有助于学生理解中国金融体系的演进逻辑,传承本土金融智慧,避免盲目套用西方理论。红色金融实践中的务实创新精神,为当代普惠金融、乡村振兴等提供了历史参考。

(三)强化价值引领,对接时代需求

在资本逐利的背景下,红色金融精神中的“人民性”与“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抵制了“唯利是图”的金融异化。这有助于大学生树立“金融为民”的价值观,警惕脱离实体经济的投机行为。教师要通过分析红色金融史上廉洁自律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筑牢道德底线、担当社会使命。“服务大局”的红色基因与当前“金融强国”“共同富裕”目标高度契合,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思考金融如何服务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区域协调等国家战略。

四、红色金融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关系及影响

(一)红色金融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关系

红色金融精神作为红色文化在金融领域的体现,是红色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特别是在红色金融作为我国金融学科的重要内容时,深入研究红色金融精神,有助于培养新时代金融人才的崇高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育未来金融行业从业者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因此,高校各专业尤其是财经类专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应深度融入红色金融精神。

(二)红色金融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

探究红色金融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需要从其特点出发。首先,红色金融精神的政治性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忠于党的事业、一心为公的优良品质。其次,红色金融精神的人民性有助于大学生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将满足人民需求、维护人民利益作为金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红色金融精神的影响下,大学生应具备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担当,能使未来金融改革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再次,红色金融精神的自主性能够引导大学生摆脱西方经济学体系的利益至上的理念,确立大局为重和人民利益至上的观念。同时,红色金融实践在不同时期采取的策略,均立足中国国情,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金融发展道路。这种自主性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自力更生和自主创新,还为世界金融发展提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路径。最后,红色金融精神的廉洁性能够培养大学生的清廉品质,营造未来金融行业风清气正的行风。在宏观层面上,这有助于减少金融腐败,促进金融行业健康发展。

五、研究设计及结果

(一)研究思路

首先,回溯和分析红色金融史,明确红色金融精神的定义和特点,辨析它与其他红色精神一脉相承的关系。其次,根据西北地区红色金融历史和遗产数量,阐述红色金融精神与西北地区的深厚渊源,理解其内涵。再次,通过问卷调查,以数据为依托,了解红色金融精神对高校学生的教育作用,尝试量化分析内在关系。最后,阐述如何增强红色金融精神对西北地区财经类院校学生的影响,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

(二)研究方法

本文以西北地区各高校财经类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多途径剖析红色金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主要采取三种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梳理相关研究文献,发现并归纳红色金融精神传承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2.问卷调查法。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分析普通高校和财经类院校学生对红色金融的了解情况,确定问题及其成因,为解决问题奠定基础。3.量化分析法。通过数据图量化分析问卷结果,得出红色金融精神的教育效果,使研究结果数据化、科学化。

(三)研究结果

本研究采用线上线下方式,向包括兰州财经大

学、兰州大学在内的西北地区多所高校的财经类专业学生发放了5000份问卷,回收了约3000份有效问卷,并对兰州财经大学金融学系部分学生进行了实地采访。通过量化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高校财经类专业学生对红色金融了解不足,受其精神影响较浅,且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问卷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在受调查者中,大部分学生对红色金融有所了解,只有少部分学生全面了解,还有些学生缺乏了解。

2.学生对金融行业从业者品质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本研究基于红色金融精神的4个特点,提炼出4种相应的品质,并在问题中加入两种与之相反的品质,还随机加入一个品质。让受调查者从这7个选项中选出他们认为金融从业者应具备的品质。允许多选,通过多种答案的组合,尽量反映受调查者对金融行业的价值取向,以考察他们对金融行业的认识与理解程度。调研数据显示,几乎所有受调查者认为理想中的金融行业从业者应具备对党忠诚和为人民服务的品质。绝大部分人还认为应具备优胜劣汰的职场价值观,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品质。选择清廉奉公的价值观和大局观的人较少,而随机加入的绿色生活价值观几乎没有人选择综上所述,西北地区各高校在财经类专业学生中开展红色金融精神教育,存在短板,亟须改进。

六、红色金融精神融入财经类院校教育的优化策略

红色金融精神对于培育大学生的家国情怀、责任感、使命感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财经教育应以红色金融精神为导向,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引导学生树立“金融为民”的惠民理念,确立大局观,形成清廉品质。

第一,强化红色金融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巩固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立德树人的关键。红色文化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目标高度一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金融精神是红色金融的精髓,学习红色金融史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并传承其中的优良品质。通过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将红色金融史融入其中,讲述红色金融故事,将红色金融家和人民银行等红色金融机构的事例编入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构教材体系。思政课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红色金融课堂活动,并着重讲解红色金融史的精神内涵,使其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

第二,适当增加红色金融教育的课时,并丰富其教学形式。当前,西北地区财经类专业课堂教学中红色金融教育的时间密度不足,应加以改进。从我国各大高等院校的实际情况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其作为强化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的主体地位。对于各大高等院校而言,思想政治课程是必选课,是进行红色文化知识教育的主要平台。因此,保持一定的教学时长,保质保量地开展红色金融宣传与教育活动,是达到教育目标的必由之路。

第三,充分利用西北地区红色金融资源,打造红色金融精神教育的新高地。财经类院校应深入挖掘本地区的红色金融教育资源,梳理周边的红色金融历史,依托红色金融精神教育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并通过讲解陕甘宁边区金融建设历史等方式,强化财经类专业学生的红色金融精神教育。充分发挥西北地区红色金融遗址的优势,打造独特的红色金融精神教育新高地,引领红色金融精神教育的新风尚。

第四,重视教师在红色金融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过去,财经专业教师多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缺乏红色金融精神教育,教学目标也主要集中在专业知识传授上。当前,应改变这种教学思维方式,针对新时代金融行业风险挑战,进行红色金融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将来在金融行业从业形成清廉为民的风气奠定基础。在教师指导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他们主动接受与认同红色金融精神。教师要将红色金融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相契合,与他们身边的先进模范相结合,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展现活力和生命力,让红色金融精神在高校金融专业学生中,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七、结语

红色金融精神是老一辈革命金融家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不仅代表了一种金融理念,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将红色金融精神融入财经专业学生的教育中,必将对营造金融行业的精神风貌和活力产生积极影响,对金融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4小时服务热线:029-81298560 029-81298610
更多

陕西今传媒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微信公众号

扫码订阅  今传媒

http://www.masscm.com

COPYRIGTT  2014-2025,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