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刊号:ISSN 1672-8122 

国内刊号:CN 61-1430/G

首页 >> 学术前沿 >>学术前沿 >> 邓雯淇|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传播路径探析
详细内容

邓雯淇|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传播路径探析

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传播路径探析

邓雯淇

湛江科技学院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短视频新闻已成为主流媒体传播的重要形式之一。本文基于传播学视角,研究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传播路径,发现其在信息汇聚、传播时效性和互动性参与度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须在内容整合、叙事方式和互动渠道方面进一步优化。对此,提出要强化短视频新闻内容的多样性、创新叙事方式、拓展互动渠道等策略,旨在为短视频新闻传播的路径优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信息传递效率;内容多元化;受众互动  

一、引 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短视频新闻已成为主流媒体的重要传播形式之一。2024年,国家数据局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显示,短视频作为信息传播的核心载体,具备快速传播和广泛覆盖的优势。主流媒体通过短视频形式传递新闻,提升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和效率,激发了受众互动参与的积极性。然而,随着媒介技术的持续迭代,主流媒体存在对信息内容整合力度不足、叙事方式较为传统等情况,限制了短视频新闻在提升受众黏性和扩大传播效果方面的潜力。基于此,探析短视频新闻传播的优化路径,提升其信息传递效率,已成为当前学界和媒体行业关注的热点。

二、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传播的新特点

(一)信息汇聚力强

主流媒体短视频平台基于自身庞大的内容生态系统,能够将来自不同领域、不同来源的信息迅速整合并呈现给受众。主流媒体具备自主采集新闻信息的能力,能从社交媒体、用户生成内容以及合作伙伴等多个维度获取素材,并通过高效的内容筛选和聚合机制,确保新闻信息在短视频传播过程中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同时,针对热门事件、社会热点以及受众需求,优先推送具有较高公共价值和传播潜力的信息。在短视频传播中,主流媒体借助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对新闻进行汇总、筛选和定向推送,实现了信息传递的广泛联动性。这种信息汇聚力不仅提升了新闻传播的速度与效率,也强化了内容的权威性与可信度,使受众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全面而精准的信息,使主流媒体在满足受众多样化需求方面展现出显著的竞争优势。

(二)时效性强

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传播具有显著的时效性,具体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信息传递的速度快;二是信息更新的即时性。在短视频新闻生产中,主流媒体通常对相关素材进行快速剪辑与精简呈现,确保新闻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与受众见面。同时,短视频平台的信息更新速度迅捷。新闻事件一旦发生,相关短视频内容便能快速上线,确保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新鲜度。这一特点让短视频新闻迅速抢占舆论先机,提升报道的时效价值。此外,短视频内容的即时性也体现在事件的全程跟进。随着事件的推进,平台实时更新新闻内容,进行持续推送,确保受众及时获得最新进展情况。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在时效性方面的核心优势,确保新闻信息迅速传播,并持续更新。

(三)互动性强

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的互动性突出。第一,受众的参与度提高。通过参与评论、点赞等,观众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还能直接介入内容的再传播。这种模式让受众能够即时反馈意见,推动信息流动形成双向互动。第二,短视频新闻赋予受众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用户依据兴趣与需求,自行挑选或加入与新闻相关的多元讨论,拓展了内容的传播范围与覆盖面。正是具备开放性和多样性,受众从被动接收转向主动表达,新闻的影响力和扩散力得以增强。总之,互动功能改变了传统新闻单向传递的格局,使短视频逐渐成为受众与媒体之间的交流纽带,推动新闻传播走向更加开放和多元的方向。

三、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传播现状分析

(一)新闻内容整合力不足

2024年,学者赵施弦在《短视频视域下新闻传播行为逻辑及特点分析》研究中指出,短视频的传播高度契合碎片化时间管理场景,其简洁的内容形式正是为受众在碎片时间获取信息需求而设计的。这种碎片化影响了新闻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还限制了受众对事件全貌的理解。此外,多个平台之间信息互通不畅,导致同一新闻事件在不同平台上的报道存在较大差异,难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内容的有效整合。记者张福财在《短视频打破大中小屏边界》研究中提出,约35%的受众认为当前短视频新闻在内容连贯性和综合性方面存在明显欠缺。内容整合力的不足,制约了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传播力和受众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叙事方式较为传统

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传播在叙事方式上的单一性,限制了内容的表现力和观众的参与度,难以满足年轻受众对互动性和趣味性的需求。《中国广播电视全媒体发展报告(2024)》数据显示,约60%的短视频新闻仍采用线性叙事结构,缺乏多元化和创新性。由于传统叙事依赖文字解说和镜头切换,容易忽略了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导致新闻内容难以引发深层次的情感共鸣。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观众对传统叙事方式的接受度逐渐下降,短视频新闻的吸引力和传播效果受到制约。

(三)互动渠道有限

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在互动渠道方面存在明显局限。首先,互动形式单一,主要集中于评论和点赞功能。2025年,腾讯研究院T-ask发布的《短视频平台“Top100新闻达人”洞察报告》显示,只有33.4%的用户认为新闻达人的互动性较强,整体互动形式仍有提升空间。其次,互动机制不完善,反馈效率低。主流媒体对受众意见的响应速度和处理效果不理想,导致用户体验和满意度较低。这些问题表明,主流媒体在短视频新闻传播中的互动渠道亟须拓展,以提升受众参与度和新闻传播的有效性。

四、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传播路径探析

(一)强化内容多样性,增强受众黏性

短视频新闻平台需要不断增强内容的多样性和深度,以满足受众日益多元化的需求。一方面,通过新闻热点、时事评论与生活化内容的多元组合,将报道与受众兴趣紧密对接,增强互动的持续性。例如,新华社与地方自媒体合作,将地方新闻与国家大事相融合,推出系列短视频,吸引了大量用户参与,显著提升了用户关注度与黏性。另一方面,主流媒体需要推动UGC(用户生成内容)和PGC(专业生产内容)的深度融合。UGC的引入能够为新闻提供丰富多元的视角,尤其是在突发事件或社会热点话题中,用户发布的短视频内容能够带来即时的反馈与传播效应。与此同时,PGC的质量保证和专业性为新闻的深度分析和全面性提供了保障,两者结合能够大幅提升短视频新闻的可信度和传播效果。例如,《人民日报》在内容分发过程中,注重将PGC的专业权威性与UGC的参与互动性相结合,不仅拓展了新闻内容的表现形式,也有效提升了受众的参与度与黏性。在“新闻+短视频”模式下,《人民日报》推出了时事热点系列,融合用户分享的现场视频和专家分析,使受众即时获取最新信息,进一步增加了对新闻的关注与认同。此外,腾讯新闻推出的“腾讯新闻Vlog”栏目,采用多元化叙事方式,将新闻事件与个人故事相结合。不同于传统的新闻播报形式,Vlog使得新闻呈现更具人情味,也增强了观众与新闻之间的情感联结,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的关注。通过形式创新,主流媒体有效提升了短视频新闻的观赏性与受众黏性。

(二)创新叙事方式,提升信息传递效率

简洁、清晰、高效的叙事结构有助于吸引受众注意力,确保新闻核心信息在最短时间内传递给受众[13]。目前,主流媒体正在采用多种方式创新叙事手法,提升信息的表现力和传播力。

首先,主流媒体通过精准的结构安排将复杂内容转化为简洁明了的视觉语言。例如,央视新闻的短视频多采用“画面+简短解说”模式,直接切入事件核心,去除冗余元素,在几秒钟内呈现关键信息。同时,利用镜头语言渲染氛围,增强新闻的临场感和吸引力。以“突发新闻”报道为例,快速剪辑与精炼文字的结合能在最短时间内勾勒事件全貌,体现出短视频传播的高效与紧凑。

其次,情感化叙事逐渐成为短视频新闻的重要取向。新闻报道不仅是事实的传递,还包含情感的交流与价值的表达。《人民日报》在报道民生问题时,采取讲述具体人物故事引发情感共鸣,帮助受众深入理解事件背后的社会意义。故事化的呈现方式使新闻摆脱了单一的事实陈述,以鲜活的叙事打动观众,既增加了内容的温度与亲和力,也提升了信息传递的深度与效率,让受众迅速进入新闻语境并形成持久印象。

再次,数字技术和数据可视化手段的广泛运用,为短视频新闻注入了新的叙事力量。新华社推出的“全景新闻”系列,借助动态图表与数据分析,将复杂多维的信息直观化,减少了冗余的语言叙述,显著提高了短视频在信息传递上的清晰度、完整性与互动性。

最后,分镜头和时间轴技巧的灵活运用,使非线性叙事成为短视频新闻的重要补充。近年来,短视频报道采用多镜头切换和回溯结构,将事件发展浓缩到简短时段,帮助受众在有限时间内掌握全貌。例如,在抖音平台,通过快速切换镜头,确保1分钟内覆盖事件全过程,避免了冗长叙述和时间消耗,使内容紧凑而高效。非线性叙事与镜头语言的结合,不仅提升了短视频的表现力和观赏性,也进一步巩固了其在精准、时效与情感深度上的综合优势。

(三)拓展平台互动,促进用户深度参与

为了提升新闻传播的效果和受众的参与度,主流媒体需要不断创新互动模式,通过运用多样化的技术手段,深化受众参与。拓展平台互动不仅增强短视频新闻的传播效果,还促进了受众对新闻内容的共鸣和深入理解。

首先,短视频新闻平台要利用实时互动功能提升受众的参与度。例如,《央视新闻》通过短视频直播与互动,使观众在观看新闻的同时进行实时提问、投票和评论。在大型新闻事件报道中,设置问答环节和在线互动,实时接收观众对新闻内容的反馈,在保证新闻内容时效性和针对性的同时,使观众成为信息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提升其参与感。

其次,主流媒体要积极借助社交媒体的互动功能,进一步拓展受众的参与空间。例如,新华社“全景新闻”系列短视频,通过在抖音和微博等平台设定互动话题标签,引导观众参与讨论并分享个人观点,进一步扩大了新闻的传播范围,拓展了互动深度。

再次,主流媒体要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受众提供个性化的新闻内容。个性化推荐机制能够根据用户的历史观看记录、互动行为和兴趣偏好,为其推荐相关的新闻短视频。以今日头条为例,其运用算法推送新闻内容,并采用短视频形式进行展示,以吸引用户关注。

最后,新闻平台要设置奖励机制激励用户积极互动,促进其深度参与。例如,腾讯新闻推出的“新闻达人”计划,鼓励用户通过评论、创作和分享新闻积累积分,进而获得虚拟奖励或曝光机会。这种奖励机制激发了受众的参与热情,不仅提高了新闻的传播效果,还促进了平台内容的持续更新和互动,进一步推动新闻传播方式的全面升级。

五、结 语

主流媒体优化短视频新闻传播路径,是适应当前信息传播格局重塑的重要体现。通过强化内容多样性、创新叙事方式与拓展互动渠道,新闻的传播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受众的参与度和黏性也随之增强。这些举措既契合社会对信息快速、精准传递的现实需求,也赋予新闻内容更强的情感张力与社会影响力。数字化与媒介融合的背景下,短视频已逐渐成为主流媒体重要的传播渠道,随着技术迭代和受众需求的持续演变,短视频新闻的传播路径必将不断创新,进一步拓展其表现空间与传播价值。


24小时服务热线:029-81298560 029-81298610
更多

陕西今传媒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微信公众号

扫码订阅  今传媒

http://www.masscm.com

COPYRIGTT  2014-2025,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