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人风采 赵德利●
赵德利,山东莱西人,二级教授,西安交通工程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小说学会理事、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民俗学会副会长、陕西省三秦人才。曾任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关陇方言与民俗研究中心任、“中国语言文学”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带头人。任教育部“长江学者”通讯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陕西省社科基金评审专家。
赵德利从教40年,主要教授写作、民俗文化学、文学研究方法论、民俗美学与非遗保护研究等课程。他在教学中自觉运用0BE理念,活用教学方法,注重教书育人,讲求因材施教,被评为陕西省教学名师。作为项目负责人,他主持申报并获得了陕西普通高等学校名牌专业“汉语言文学”、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语文教育”、陕西高等学校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省级普通高校精品课程“文学概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赵德利教授的学术研究专长文艺学和民俗学。他立足民族民间文化,广泛吸取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的成果,形成了以文艺理论为主,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民间文化批评的理论与方法体系。他出版的作品有《文艺民俗美学》《20世纪中国小说的民间文化阐释》《情源黄土地- 新时期陕西文学的民间文化阐释》《民间文化批评的理论与方法》;合作编著了《微型小说创作论》《百部学术名著导读》《文艺学基础理论新探》《写作辅导教程》等著作,主编了《中国节日志·春节(陕西卷)》。他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有26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校文科学报文摘》、《北京大学学报》、国家社科基金网站“最新成果集萃”和人民文学出版社《21世纪年度文学评论选:2003文学评论》等转载。他在全国率先提出民间权威审美理论,并将它运用于文学人物形象的分析之中;首次把女神女巫概念移嫁至女性形象批评中,使传统女性偶像的文化内涵得到新的批判性拓伸;第一次运用人生仪式理论分析五四、土改和寻根小说的民间文化特征,归纳出巫教、革命和世俗仪式的审美文化内涵:他对文艺与民俗同构理论的研究,对文艺民俗审美特征、家族小说母题模式的理论阐释,均在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他创建的中国文学民间文化批评理论与方法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后期项目资助。
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先生在给他写的书评中称赞赵德利在民俗学、人类学方面积累颇丰,在文学评论和民间文化与非遗保护两个领域研究也多有建树。并肯定了他在《民间文化批评的理论与方法》的理论成果,立足本土民族民间文化,创立的民间文化批评体系的鲜明特色,具有理论的独特性和批评方法的通识性与可操作性。
2000年以来,赵德利教授共获得陕西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4项、陕西省政府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他还分别获得首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三等奖、陕西省首届民间文艺山花奖一等奖、陕西优秀文艺评论奖最佳评论奖、第二届柳青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