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摘 要:精品图书的出版质量不仅取决于书稿的内容质量,还取决于编辑加工的质量。编辑加工是审稿工作的延续与深化,是图书出版流程中最具操作性的一个环节,通常由责任编辑承担。这一环节主要涉及对书稿在内容和形式上作全面、认真、细致的审核和润饰提高,以提升其整体质量。本文以西安出版社策划出版的“西安城墙遗产保护与研究丛书”为例,基于编辑出版实践,深入分析编辑加工的原则、步骤和要点,旨在为打造精品图书提供有效参考。
2025-02-14
0
0
0
-
摘 要:近年来,随着3D建模、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媒介技术在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中的应用,数字博物馆逐渐成为发挥教育与文化传播功能的重要资源平台。本文基于“参与文化”理论,以谷歌文化艺术、数字故宫为例,分析参与式观念下数字博物馆叙事所具备的非线性、交互式、游戏化等特征,提出要借助这些特征吸引受众参与到数字博物馆叙事文本、叙事体验以及叙事意义的建构中来,从而使他们成为数字博物馆叙事的多元主体之一,促进未来数字博物馆叙事的现实转化和深度发展。
2025-02-13
0
0
0
-
摘 要: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是我国具有较强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知识分子群体, 是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 要力量。 充分发挥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对于促进高校科学发展、 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促进人才强国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概述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性, 从服务意 识、 服务能力、 服务渠道、 服务机制四个方面, 分析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对推 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更高质量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025-02-06
0
0
0
-
摘 要:师范生廉洁教育作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师范生的健康成长、师德建设与培养具有必要性,同时也具有深刻的政治和社会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师范生廉洁教育实践,提出要从系统梳理廉洁知识体系、强化情感体验和意志磨练、深入发挥德育环境塑造作用以及上好教师职业生涯课等四个方面,进一步提升廉洁教育水平,达成廉洁教育目标,助力师范生培养取得更高质效。
2025-01-22
0
0
0
-
摘 要:目前,国内外关于银发网红崛起、影响与发展的文献综述研究相对较少。对此,本文借助关键词检索和定性内容分析法,对国内外41篇银发网红主要文献进行了研究,指出银发网红崛起的时间轨迹及其产生的影响、银发网红研究领域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以及银发网红的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要从社会发展视角出发,辩证性思考以及研究银发网红的粉丝受众,旨在帮助学界与业界更清晰地梳理和了解银发网红的定义、影响力及其粉丝群体,并探讨银发网红未来潜在的发展方向。
2025-01-14
0
0
0
-
摘 要:融媒体时代的深入发展为广播电视媒体新闻采编工作带来了压力和挑战,为适应当下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满足受众多样化的需求,提升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必须从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本文总结了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新特点,分析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创新发展策略,旨在为广播电视媒体长远发展提供思路。关键词:融媒体;广播电视;新闻采编
2025-01-10
0
0
0
-
摘 要: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信息传播的速度不断提升、范围得到扩大,更多读者倾向线上阅读书籍,在很大程度上对纸质图书出版工作带来挑战。本文在探讨融媒体视域下图书出版创新发展必要性的基础上,对当前图书出版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创新发展策略,即优化图书出版的内容质量、完善图书出版的形式、健全融合发展机制以及提升图书编辑的职业能力,旨在为图书出版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进一步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2025-01-07
0
0
0
-
按照陕西省委部署要求,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孙大光带领省委宣传部、省广电局等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就如何抢抓微短剧发展机遇,推动陕西省微短剧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详细了解文无传媒、九垚影视、星光映美、西影集团等10多家微短剧相关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听取专家学者和部分企业负责人意见建议,经过深入研究分析,形成此调研报告。
2025-01-03
0
0
0
-
摘 要:新媒体时代,建设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口语传播学科,培育全能口语传播人才,是时代发展的新命题。然而,当前的口语传播学科建设仍然面临诸多困境,从理论到实践都有待完善,学科体系亟待突破和创新。本文基于对口语传播学科历史发展的梳理,分析了当前口语传播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对口语传播学科发展提出了建议,旨在为构建独具中国特色的口语传播学发展体系提供思路。
2024-12-24
0
0
0
-
摘 要:新媒体背景下,短视频凭借独特的吸引力和传播形式,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本文基于新媒体市场环境视角,研究短视频助力主流媒体发展的优势,提出要围绕目标受众的需求,从品牌打造、内容产量、内容品质、平台运营、创作理念等方面优化主流媒体的发展。
2024-12-20
0
0
0
-
摘 要:《流浪地球2》在科技特效和演员表演方面有着相当高的水准,在特效方面中充满了震撼的场景,从地球内部到外太空,画面效果极为逼真,呈现出超前的视觉享受,打造出若隐若现的科幻美学,丰富了航天科学与未来技术元素。本文在研究此片技术美感的基础上,对其壮观的视听元素实现作出进一步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科幻电影的技术美学模式及制作理念,旨在为积极探索现代AI技术与电影创作的交互融合提供借鉴。
2024-12-17
0
0
0
-
摘 要: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是时代对高职院校提出的要求。本文从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现状出发,对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并结合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深入探讨加强我国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对策,旨在为设计人才的成长进步打好坚实基础。
2024-12-10
0
0
0
-
摘 要:电子游戏能够为玩家提供一个消解孤独、排解压力、寻求自我认同和群体归属感的空间。本文从拟剧理论、符号互动论视角出发,对IP游戏《哈利波特:魔法觉醒》进行研究发现,青少年玩家能够通过创建和培养虚拟角色的行为来塑造自我认同,提出可以利用集体荣誉感和集体记忆来改变该群体的认同,旨在为今后的青少年电子游戏研究提供新视角。
2024-12-05
0
0
0
-
摘 要:新时代提升图书编辑职业素养,是出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深入探讨了新时代图书编辑提升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并指出其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包括六个方面:守正创新的能力、融合出版的能力、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广博的知识和良好的语言文字修养、较强的策划能力以及出色的组织能力,认为图书编辑应形成与时俱进的时代品质,更好地传播知识和文化,为新时代出版事业繁荣发展和文化强国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2024-12-03
0
0
0
-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化技术改变了人们获取和分享信息的方式,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更多可能。在数字化背景下,纪实新闻如何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有效的创新与传播,成为当前新闻传播领域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基于数字化视角,研究纪实新闻的创新与传播策略,发现在内容创新方面,通过选题、报道角度和叙事方式的创新,纪实新闻能够更好地满足数字化时代受众的需求;在形式创新上,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多媒体元素的融入以及交互式报道的实现,都为纪实新闻的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4-11-29
0
0
0
-
摘 要:目前,我国已有许多游戏将戏曲作为叙事窗口,并采取符号化、系统化、景观化的表达方式,为戏曲文化乃至中国式美学在数媒时代的呈现提供了参考。本文分析了网络游戏的内容创新,为戏曲的发展与传承提供新路径,旨在说明网络游戏能够消弭戏曲认知偏差,唤醒受众的集体记忆,提升其文化认同感。
2024-11-26
0
0
0
-
摘 要:辽宁地方历史内涵丰富、特色鲜明,但是,高校的辽宁地方史课程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随着时代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打破地域性与差异性、开发线上教学资源、加强校际合作是实现高校教育改革的有效路径。因此,本文以辽宁地方史教学为例,阐述辽宁史校际合作线上教学的动因,分析了辽宁师范大学与渤海大学合作开设的《辽宁史》跨校修读学分课程,并结合教育改革需求对辽宁地方史线上校际合作教学给出具体的实践建议,是推行高校教育改革、促进公共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提升高等教育人才素质的积极尝试,为校际线上教学提供了借鉴。
2024-11-21
0
0
0
-
摘 要:互联网时代,“注意力”日益成为众多媒体争夺的稀缺资源。在“眼球经济”视域下,为了让传播内容更好地触达受众,整合营销传播学应运而生。本文在梳理、归纳和总结近年来我国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整体概况、研究重点、亟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析,旨在促进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发展,使其更好地指导实践,进一步提升整合营销传播效果。
2024-11-19
0
0
0
-
摘 要:“十七年”时期的工业题材电影塑造了一批工人英雄形象,其中所蕴含的精神使人们产生强烈的认同感。新世纪以来,工业题材电影紧跟时事,保留历史元素的同时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本文主要研究新世纪工业题材电影的变化,分析这些电影的创作手法,并对部分废墟电影进行了探讨与思考,旨在助力工业题材电影讲好中国故事。
2024-11-15
0
0
0
-
摘 要:随着影视剧市场的蓬勃发展,古装剧以独特的文化底蕴和视听呈现,成为当下重要创作实践形式。在华夏历史的脉络中,“盛唐景观”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景观,不仅是影视剧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更凝结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近年来,《长安十二时辰》《唐朝诡事录》《大唐狄公案》等展现“盛唐景观”的古装剧不断出现,并收获了观众的喜爱。本文从视觉修辞与文化认同两个理论维度出发,从隐喻、转喻和认同三个方向分析“盛唐题材”古装剧的视觉文本内涵,探究古装剧如何通过视觉修辞和文化认同传承中华文化、建构当代价值观,旨在提升我国影视剧创作内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
2024-11-08
0
0
0
|
|